¤ 您目前的位置:主页 > 禅林清韵 > 南海文史 > 正文

海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十 黎族服饰

发布者:      来源:南海佛教网 

 

  走进海南岛中部山区的黎族村寨,热情淳朴的黎族村民总会应客人的要求,穿上色彩艳丽而不失庄重的黎族服饰,让来宾拍照或合影留念。在五指山市冲山镇福关村,一些中青年黎族妇女还自发组成一个织锦实体,根据订单织造黎锦工艺品,不但藉此保护了民族织锦工艺,还为家庭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


  入选非遗实至名归


  随着民族山区交通落后、信息闭塞的情况不断改善,原生态民族民俗文化受到外来现代文化的巨大冲击。黎族男女传统服装服饰在民族地区的城镇平日少人穿,乡村也比较少见,喜欢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并掌握这些工艺的人越来越少。


  林开耀,现任海南省民族研究所所长。黎族服饰的申遗,主要由他组织申报材料。黎族服饰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单的消息,对于林开耀来说,似乎是一个必然的结果。林开耀百感交集地说:“就应该把黎族服饰好好地进行保护和传承,否则,它将面临着失传、消失的危险。”


  黎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据林开耀介绍,黎族传统服饰是黎族社会历史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变、积淀而形成的,它根植于黎族的社会生活中,它凝聚着黎族人民的智慧和精神,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及其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是黎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林开耀说:“黎族服饰对于探讨海南黎族的社会发展历史、文化艺术、民俗原生态、宗教信仰、生产生活和民风习俗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及研究和保护价值,对中华民族服饰的丰富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国内外学术界普遍认为,黎族虽然有语言无文字,但黎族服饰尤其是黎族织锦与黎族文身一样,都是这个民族的“甲骨文”,它们背后蕴含着丰富而神秘的文化信息,非常值得去挖掘和研究。


  黎族服饰需要加强传承


  对于如何保护和传承黎族服饰,林开耀希望,保护和传承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落实在行动上,要加强宣传教育,把有关黎族文化、黎族服饰的内容编写入中小学校的教材,使孩子们从小就了解黎族服饰;此外,还要出台相关的规定,在海南黎族聚居地工作的公务员,每人最好有一套黎族服饰,并在重大节假日时穿戴,以促进黎族服饰的保护和传承。


  海南大学教授周伟民、唐玲玲夫妇研究黎族文化尤其是黎族服饰多年,他们告诉记者:根据海外学者的研究,在几千年前人类的无纺时代,黎族人民就掌握了高超的树皮布制作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加工成树皮衣、树皮帽等衣物,可见黎族服饰文化的源远流长性。(记者 陈耿 特约记者 尹秋艳)


    相关链接 黎族服饰


  黎族传统服饰经历了漫长历史演变过程,不仅是黎族人民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还蕴含着民族服饰历史、信仰、民俗、艺术审美等诸多信息,在中国纺织史上有着特殊地位。


  黎族妇女擅长于纺织绣染,所生产的棉织工艺品驰名中外。黎锦图案多样,主要有蛙纹、舞人纹、牛鹿纹、竹木纹、昆虫纹和花草纹等。在色彩上,一般以黑、红为主,间配黄、白等颜色。


  黎族妇女经常扎球形发髻于脑后,插以骨簪或银簪,上衣边沿皆绣花。服饰的款式与颜色比较多变与鲜艳,有对襟与偏襟、直领与圆领,有纽与无纽之别,上衣也有缀以贝壳、铜线、穿珠等饰品。头巾式样花色和系法也因地区而别,各有特色。裙子很有特色,绣花织纹,四周缝合成筒状,故被称为筒裙。筒裙有长短之分,长的及脚面,短的齐膝。


  相对于妇女来说,黎族男子的服饰就显得简朴多了,一般只是以红布或黑布缠头,有如角状和盘状的。上身则是无领对胸无纽麻衣,腰间前后各挂一块麻织饰物。


    黎族服饰传承人符玉梅致力传授黎族服饰技艺


  近日,当记者告知黎族服饰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单时,家住五指山市的黎族服饰传承人符玉梅高兴得合不拢嘴,连声说,“这是黎族人民的喜事,也是黎族服饰的福音!”


  今年47岁的符玉梅从小就跟母亲学习织锦,20岁后多次在国内和省内的纺织比赛上获得大奖。如今正在省民族研究所从事黎锦的纺织、挖掘、保护和研究工作。


  2007年6月3日,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隆重仪式,命名首批中国民间杰出文化传承人166名。符玉梅是“中国民间杰出文化传承人”之一,登台领取了奖牌和证书。


  作为黎族织锦的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在北京领奖时,她还不忘向人们宣传黎族传统服饰。


  据了解,对于各种黎族服饰图案的织法,符玉梅总能熟记在心。她把这些看家的本事,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热爱黎族服饰的黎族妇女们。自2006年开始,省民宗厅就和五指山市联合举办关于黎族服饰的培训班,符玉梅已先后在四期的培训班上做了专门的授课。


  在省民族研究所,符玉梅还是织工的老师,有些同事在制作服饰的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只要请教符玉梅,都可以得到不厌其烦的讲解和满意的答复。


  在日常工作之余,符玉梅还经常与同事们一道走村串寨,虚心向年老的黎族织女学习织锦技巧,因此自身的技术也日臻成熟。


  符玉梅对记者说:“希望通过我所做的工作,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喜欢和关注黎族服饰,只有这样,才能使黎族服饰得到保护、传承和发展。”

南海佛教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琼(2022) 002号
备案号:琼ICP备13000058号
copyright [@] 2012-2025 海南省佛教协会,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