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目前的位置:主页 > 南海新闻 > 佛教人物 > 正文

颜任光

发布者:      来源:南海佛教网 

 
 
  颜任光(1888-1968),海南乐东人。物理学家、教育家。在测定气体离子的迁移率方面做了独到的研究,对几种气体的粘滞系数的绝对值做出 了精确的测定。对北京大学物理系的教学和实验室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和丁佐成共同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制造现代科学仪器的大华公司。  


  颜任光,又名颜嘉禄,字耀秋。1918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曾在该校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1920年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物理系 教授、系主任,北京大学仪器委员会委员长。1922年2月被校长聘为物理系仪器部主任,还曾多次担任仪器委员会委员。大约从1917年开始,北京大学理科 已有物理实验课,本科一、二、三年级均有实验,每周为3小时。自从颜任光和丁燮林分别执掌物理系和理预科之后,他们特别注重实验室的建设,购置实验仪器或 自制仪器、编写实验讲义、安排实验课程,尽量让学生的课堂理论学习和实验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加强教师阵容,提高教学水平。作为系主任的 颜任光,像电工一样经常携带着钳、锥等常用工具。他不仅在实验室为学生表演实验、解答疑难,而且经常要求学生并教学生使用刀、锉、锯、凿,做一些简单的铁 制或木制器具。在课堂教学方面,颜任光还自制了许多简单教学设备,边讲课边表演。由于颜任光和丁燮林的努力,北京大学物理系的教学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也赢 得了人们对该系的重视。20年代初,教育界有“南胡北颜”之称,推崇主持东南大学的胡刚复和北京大学物理系的颜任光,也足见其在中国物理学教学和培养人才 上所建立的功勋。


  1920年年底,出访德国的夏元瑮教授来信告知北京大学,A.爱因斯坦(Einstein)有意要访问中国。闻此讯,北京大学师生欢欣雀跃。当 时在国际学术界有一句传说,“真能了解相对论原理者在世界上不过半打”,或说“不过6人”。为了迎接爱因斯坦到北京大学讲学,尤其是为了让北京大学师生对 相对论基本知识有所了解,北京大学物理系的教授们顿时特别紧张忙碌起来。颜任光从1920年1月起,在北京大学作关于相对论的系统的演讲,报告了“相对论 的起源”、“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相对论的发展”等内容。在他的带领下,许多教授争先作有关相对论的报告,或撰文刊载于报纸、杂志。一时间掀起了一股学 习相对论的热潮。虽然爱因斯坦并未如愿到北京大学访问,但是,人们却从北京大学教授们的讲演中获得了有关知识,对相对论有了深刻印象。


  1924-1925年,颜任光休假出国访问一年,曾在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参观学习,E.卢瑟福(Rutherford)当时正在该实验 室从事γ粒子轰击氮核实验。这次出国,使他最为感慨的是:“巧妇难做无米之炊”,中国太缺少科学研究的仪器设备了!手中不掌握任何仪器的物理学家,再好的 科学见解也未必能付诸实现。回国后,颜任光毅然放弃北京大学教授职位,和物理学家丁佐成(又名佐臣)共同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现代科学仪器工厂——上海大华科 学仪器公司。从此,中国有了自己生产的物理仪器、仪表。


  1932年,中国物理学会在北京成立。颜任光作为特邀代表,从上海赶到北京与会。在成立会上,他被选为中国物理学会第一届董事会董事(中国物理学会成立最初几年,设董事会),以后又曾任理事。他热心支持并赞助物理学事业,在物理学界留下极深的印象。


  离开北京大学转入工业界后,颜任光一直关心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上海,他不仅兼任海南大学(海南岛)校长,还曾任上海光华大学物理系主任、理学院 院长和副校长。30年代中期,一度出任交通部电政司司长、建设委员会委员、资源委员会委员等职。抗日战争期间,他主办桂林无线电器材厂。50到60年代, 历任上海大华科学仪器公司研究室主任、工程师,华东工业部电器工业局电表制造指导,上海电表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文化大革命”中他遭受迫害,1968年 在上海愤懑而卒。


  在本世纪最初的两个10年期间,关于离子迁移的问题在理论上和实验上都存在着混乱。一种假说认为,每单个离子不是单个的带电分子,而是在其周围 环绕着基本电荷的中性分子团。因此,这样的离子的质量大于每个分子不带电时的分子团质量,在相同的条件下这样的离子就比单个不带电的分子移动得慢。另一种 假设认为,离子是单个的带电分子或称“小离子”,它的缓慢的迁移率是由于它携有电荷而在通过气体的路径上减速的缘故。这两个假设是不相同的,但它们都被当 时物理学界一部分人所接受。在实验方面,也存在着相互对立的结果。颜任光正是在当时不同的理论与实验处在分庭抗礼的情形下,在R.A.密立根 (Millikan)教授指导下从事了气体离子迁移率的研究。


  颜任光采用卢瑟福-弗兰克交流电势的方法,也是洛布(Loeb)1916年采用的方法;实验装置也与洛布在1916年采用的相同,只是个别细节 有所改进。首先,颜任光重复了洛布的实验;然后在场强从9至6669伏/厘米下测量了氢离子的迁移率,在场强从11至17670伏/厘米下测量了氮离子的 迁移率。实验结果不仅证明了“小离子”的结论,而且发现了up=常数的规律。式中,u是迁移率,p是气体压强。颜任光的实验所以成功,令人信服,并且有新 发现,是因为他的实验特别注意到气体的产生和净化,以及气体中出现的自由电子,并且认真地测量了在高压和低压下自由电子的相对数量。这样,他就可以尽量排 除自由电子对离子迁移的影响。颜任光的实验,加深了人们对离子性质及其迁移缓慢原因的理解。


  在颜任光之前,最精确的气体粘滞系数测定法是利用气体通过毛细管流动的所谓“流逸法”。鉴于毛细管的孔径、大小和形状的无规性,以及在其末端易产生涡流, 因此,流逸法最准确的测定值也只是相对值。在密立根教授指导下,颜任光开创了气体粘滞系数绝对值的测定方法。他选择这一课题的另一原因是,在密立根开创油 滴法测定电荷之后,测定电荷的精确度就仅仅决定于油滴在气体中下落的粘滞系数的绝对值。因而,对气体粘滞系数绝对值的测定就成了当时一项紧迫的研究课题。


  颜任光所采用的方法是:让外圆筒以恒定角速度ω绕另一个用扭力悬丝悬挂的内圆筒旋转。从理论上推得的粘滞系数为,式中,I为悬挂系统的转动惯 量,和b分别为外圆筒和内圆筒的半径,θ为内圆筒转过的角度,l为内圆筒的长度。该式中各个量值均可以高精度测得。在实验中,颜任光利用了密立根设计并改 进的恒偏转装置,而且还改进了测量偏转角θ的方法,从而显著地提高了精确度。在整个实验的结果中误差大约不超过千分之一。颜任光测定了氢气、氧气和氮气的 粘滞系数,修正了当时通用的物理化学用表中已被公认的粘滞系数表。(文/戴念祖)  


    简历  


  1888年 生于广东崖县乐东(今属海南省)。(生月、日不详)


  1912-1920年 在美国康乃尔大学学习机械工程,后专攻物理学。1916年入芝加哥大学,1918年 获该校哲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次年又在该校赖尔逊物理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


  1920-1924年 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系主任(1921-1924)。


  1925-1937年 任上海大华科学仪器公司总工程师,兼任海南大学校长,光华大学物理系主任、理学院院长、副校长等职。


  1938-1946年 任桂林无线电器材厂厂长。


  1946-1966年 任上海大华科学仪器公司研究室主任,上海电表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


  1968年 卒于上海(卒月、日不详)。

南海佛教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琼(2022) 002号
备案号:琼ICP备13000058号
copyright [@] 2012-2022 海南省佛教协会,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