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崑威:试析六祖惠能的人生佛教思想
发布者: 来源:菩萨在线
“人间佛教”是从太虚大师所倡导的“人生佛教”中思考现状而做出的思想推进,是近代中国佛教因应儒家伦理、基督教慈善、科学与民主思潮等时代主题的一种佛教运动。“人间佛教”因其契理契机的思想特质,二十世纪后半叶以来逐渐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在大陆主要由赵朴初居士,“海峡对岸”由、证严法师、星云法师等极力推广。“人间佛教”的精神契悟了佛陀本怀。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人间出生、在人间成道、在人间入灭(涅槃),他的一生离不开人间,他是一个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人物。他一生都希望能救度一切的众生,不论是人类还是非人类,佛教徒或是非佛教徒……。所以,人间佛教的特质是注重入世而非出世;重视利他而非自利;更注重度生(照顾活着的人)而非度亡(超度已去世的人),这和六祖惠能的思想精神与“禅”的特质是一脉相承的。印顺法师
佛法是可以随着时代的迁流、时间的改变,而以不同的方式契合大众精神需求,与人们的现实生活相对应。结合时代特征,赋予“人间佛教”以“禅”的形式与内容,是对中国佛教现代化的一种积极探索。作为宗门传人,认为禅不能脱离生活,生活也不可无禅,四祖提出“举足下足,无非道场”,五祖强调“三业为佛事,四仪作道场”,六祖开示“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乃至近代的禅宗泰斗虚公老和尚,都提倡要把禅活泼泼地运用在日用事中。秉承历代祖师的思想,结合现代社会的形势和需要。2010年10年30日在“黄梅禅宗高峰论坛”,正式提出了“生活禅”的诠释理念,“禅是一种明净超脱的境界,禅是无处不在的。当禅的精神落实于生活的时候,当生活被禅的光芒所照亮的时候,举足下足,吃饭穿衣,乃至为人处事无不有禅的洒脱自在,生活本身便是禅的境界,禅与生活不一不二,人生得到了提升和净化。禅是体,生活是禅的具体应用,而禅文化则是禅生活在各方面的表现形式和相状,是禅在生活中的进一步融入和提炼出来的精神产品。具体地讲,就是借助禅的理念、禅的智慧、禅的修行方法,实现个体、社会与环境的德化与美化,也就是要优化自身素质,和谐自他关系。优化自身素质就是要净化自己的心灵,美化自己的人格,优化自己的智慧,强化自己的力量;和谐自他关系就是要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优化自身素质就是古人所说的修身;和谐自他关系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优化自身素质就是自觉自利自度,称之为觉悟人生、善用其心;和谐自他关系就是觉他利他度他,称之为奉献人生、善待一切。禅、生活禅、禅文化,三位一体是不可分离的,三即一,一即三。有了生活与文化的具体形式,我们才能感悟和达到禅虚灵不昧的超越意境,而禅在生活中落实,使生活得到升华与净化,文化中有了禅,才会有品位与内涵。” 可见,“生活禅”是对六祖惠能人生佛教思想的继承发扬,是“人间佛教”思想的新发展。净慧长老净慧长老
中国佛教在宋代以来所说的禅宗,实际上一般是指由惠能所开创的南宗禅。正如惠能自己所说,他的禅法适合“大智上根”之人。如同在哲学上,结论固然重要,但是论证过程更是不可或缺的。禅宗在宋代以后逐渐出现“文字禅”、“公案禅”……的流弊,和祖师们只为子孙后代留下高妙的“结论”,缺乏“下手处”精致细微的次第阶梯不无关系。如何继往开来,引导大众在现实生活中循序渐进地完成暇满人生的美好愿景,“生活禅”任重而道远。